公司新闻

共话抗量子密码技术新发展,2024年全国电子认证技术交流大会圆满召开-b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 2024-12-24

12月20日,2024年全国电子认证技术交流大会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密码学会电子认证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鉴别与授权工作组联合主办,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数字认证”)承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密码学院协办。

大会以“量子计算时代的电子认证技术的发展”为主题,中国科学院大学密码学院院长、中国密码学会电子认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荆继武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柴洪峰,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家身份基础设施项目负责人于锐等专家做了主题演讲,共同交流了量子计算时代电子认证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与创新技术。

柴洪峰院士围绕《物理不可克隆功能安全技术》议题发表了演讲。他表示,当前新型计算模式飞速发展的态势下,应对电子认证技术的新挑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自证它证协同机制,采用多因子认证技术,降低单一认证方式被攻破的风险。二是推动puf国家标准制定,在工程创造中提升金融行业安全认证评测水平,同时面向设备端,应用puf技术构建一套认证框架。三是面向新型安全问题挑战,开展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在ai、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融合中,推动安全技术的创新,提供更加全面的必一运动官网的解决方案。


于锐介绍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和应用情况。随着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高度融合,建设一个既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又能确认行为主体身份的可信数字空间迫在眉睫。于锐谈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在推进数字身份体系建设,中国的数字身份体系以户籍和法定证件信息为信任基础,通过采用密码技术,减少实名信息直接使用,实现个人身份可信认证。目前,数字身份体系已在基础设施、数据支撑、法律依据和标准规范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试点应用,强化技术创新,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数字认证研究院院长夏鲁宁分享了pki向抗量子密码迁移的思考,提出了pki基础设施及其内部通信协议,在四个方面的抗量子迁移需求和策略:一是采用前向兼容的混合证书格式以适应不同应用需求、二是数字签名可以直接做算法替换,三是标准的公钥加密算法仍有需要,四是未来kem证书签发的潜在可能及其pop方法。夏鲁宁建议按照算法标准化、协议及密码设备标准化、设计改造方案与试点、完成改造运营的步骤,逐步完成迁移工作。


会上,数字认证公司董事长詹榜华为最佳论文获得者颁奖。数字认证高文华博士的《lm-ots协同签名方案设计》荣获最佳论文奖,展现了数字认证在抗量子新趋势下的创新研究成果。


未来,面对抗量子密码迁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有密码体系下的信息安全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威胁,数字认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聚焦抗量子密码技术,今后也将一如既往地探索密码应用如何向抗量子密码迁移,以抗量子密码之新质生产力共同推动身份识别与可信认证产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网站地图